- [ ~* R3 A W; w7 r. H第三个观点,人类在进行现代化演进的过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有一个逻辑在那里,它是循序渐进的。1840年的洋枪洋炮打开了中国大门,我们认为需要学习西方的这些技术,所以就开始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技术、经济层面的改革。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反省。反观日本的明治维新,花了30年时间,日本基本崛起,而后由于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而发了大财,日本才彻底崛起。日本崛起用了很短时间,明治维新是在学习西方。3 s! n- L. u, q; J6 T2 Y
6 H1 ?5 z& p4 V: U7 F x$ I甲午战争使得中国的仁人志士认为中国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制度的问题。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走君主立宪的道路,但还是保持传统,根本没有推翻满清的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爆发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从技术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精神层面。- |4 k* [8 n! o2 \! ^
* S. r5 S) L( {; B
什么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其实根本要在思想制度层面解决。五四运动的“反帝反封建”意义是我党在革命后的一种总结,五四运动的本质就是“德先生”、“赛先生”、“打倒孔家店”。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170年历史进程中的最具分水岭意义的一个事件。它彻底否定传统、全盘西化,开启了又一个现代的中国。今天中国的逻辑就是从“五四运动”演绎而来的。8 j9 m& u x- \% l( @- P
U. K2 ~. `) L: w- o4 ~- P2 N其实西方列强并不支持孙中山革命,只有苏俄支持,黄埔军校也是由苏联人出资建的。国民党、共产党这两个党都是鲍罗廷作为顾问。两党实际上是相辅助的。孙中山所倡导的国民党三大口号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两党都是按照列宁的国家理论、政党理论建立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党国制,党是至高无上的,党领国、领军、领政、领民,所以中国就走向了一条党国道路。8 R! N) I' F" J
$ \8 Q4 W5 P) N
从五四运动、私权的党国,再到后来的新中国。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这样三大模式。这就是根据我的理解而进行的历史梳理。" N" n2 @ g# d+ {5 @$ o
$ q$ }$ S$ d! B2 T% P9 `& S两个版本的现代化" E& }0 _5 O7 @0 A% J& V
$ D; I) h7 Q( J/ o7 y* W0 n" W
中国历史从1949年到今天的核心是什么?我的观点是,中国经历了两个版本的现代化。 R8 N/ W4 X/ U7 A" s
3 l' |4 y4 I7 y0 _/ e. z1 t
1949年后,基本上是全盘的苏联模式。在文化大革命之前,中国150多个项目的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起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大国,研制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在文革中期还有一个三线工厂,是我们把苏联援助的这些项目消化吸收后,进行的复制。 5 K: C$ O4 l6 H f/ B! o # Z0 k" \% W- m# m" y我们把意识形态抽象掉,建国后的前30年,这种苏联版本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以公有制、计划经济为主,然后用工农业价格剪刀差来完成工业的资本积累。比如当初需要用布票、粮票,还要勒紧裤带来积累资本,这是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很多人问,我们那时候为什么不开放?那时候开放可行吗?当时的世界,已经形成两大对立阵营。中国去参加联合国会议的时候,国库里拿不出一张美元,因为西方对我们都是封锁的。不要忘记历史,当年中国就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走来的。" m1 i( C+ d+ e: P1 a